Q & A
認真地寫一份答卷 |《不能忘記的家》

節目播出后,

不少觀眾提出疑問。

對於一些問題,

我們認為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。

 

1.

為什麼房屋外立面沒有保留西關風貌?
我們不做西關文化的搬運工,而專注于西關文化的延續。

 

當初接到項目時,是否保留西關風貌是我們內部最具爭議性、考慮最多的問題。因為逢源西街正位於老西關人眼中的老西關地區,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文化沖突點。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分兩方面來回答:

 

一方面,廣州自漢唐以來,是海上“絲綢之路”的始發港,清朝閉關鎖國時,更是中國唯一對外的通商口岸。因此,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木趟櫳、角門、滿州窗、青磚等傳統西關元素外,廣州老西關地區的建築發展亦經歷了西洋文化的影響、傳統建築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,竹筒屋便是其中的一種建築形式的發展。這幢房子雖然有近百年歷史,但原建築外立面却沒有傳統的西關元素,在當年,這棟建築甚至是較為現代簡約的設計

 

我們在外立面原墻磚及結構是否保留上也做了推敲,亦尋求專業機構進行房屋鑑定 。鑑定結果為房屋地基局部有不均勻沉降跡象,導致房屋垂直度向西、南有所偏差,加之墻身磚塊有風化現象且有裂縫,因此,房子的西牆(入戶正立面)已坍塌過一次。另外,在房屋結構上,因西關地區建築多為磚木結構,經過鑒定,已有腐朽、蟻蛀等現象。在這百年歷史當中,房屋亦隨著不同居住者的居住需求,而在不同時期進行了內部結構變更,令房屋原結構的承重壓力百上加斤。

在確保安全與實用性的前提下,結構和防水對于這座房子以及生活在裡面的人來說,可謂重中之重。所以,我們決定在外牆內外加了八條鋼柱作為支撐。原磚墻因風化侵蝕完成必要的防水和防護工程後,并使用優質的外牆塗料刷牆。

另一方面,外墻的面貌需不能作原磚墻保留,但我們仍然深入研究關于西關文化的核心理念。例如:傳統西關大屋的門,由外至內分別為矮腳門、木趟櫳、大門共三重門,而其作用為隱私、通風、透光、防盜。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:如何把這些原理及作用應用於整個房屋當中,而不是把原來沒有的三重門生搬硬套地應用在房屋當中。因此,我們配合西關大屋元素另一特點——天井(通天)進行結合考慮,將原房屋設有的通天重新置入房子結構與面局內,形成雙煙囪效應,不僅使空氣對流,亦使自然光引入。同時,在外墻的設計上,我們運用之前所考慮的三重門作用的理念:設置格柵趟門,並用天井(中空)設計貫穿于整個空間,這樣能更大可能地攝入陽光和流通空氣。格柵間距的縮小,能夠起到遮敝、避免陽光直射的作用。另外,業主十分注重私隱問題,他們寧願爬到頂樓室內晾曬衣服,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衣服掛在屋外晾曬。因此,我們設計的可開合柵格,除了能更大限度使陽光攝入室內,也能起到業主晾衣的隱蔽性作用。

 

2.

房屋是否錯層太多、路線太多?

有時候,
所見并非所得。

 

在過去,一間房屋通常有一個大家族幾個家庭共同居住,其建築結構多數為三層,而黎家正是這樣的典型家庭。時至今天,這個歷經歲月變遷的房屋仍是三代同堂兩個家庭的生活居所。我們必須以當下黎家的生活居住需求作為設計的出發點進行改造

 

原有房屋層高較高,樓梯陡峭,樓板是全封閉的。樓層也因不同年代的生活需求而加建,通風採光隨之受到影響。雖然原每層面積較大,但實際上樓梯方向設置不合理,導致每層客廳的空間更多作為過道使用,例如:改造前,業主夫婦與女兒住的樓層的樓梯方向設置不合理,致使女兒睡覺的地方只能在客廳裡。如果生硬地間隔出房間,將會導致既沒有窗戶採光、通風,又會使得空間變得更狹小,大大影響正常居住。

 

針對上述問題,我們需要重新改變樓梯位置,合理改動部分層高及樓梯動線,從而有利於改善樓梯陡峭、空間利用不合理的問題。因此,我們採用天井(中空)的設計。這樣的設計除了改善通風、採光問題之外,能使居住者置身於空間時,有開闊的視覺效果和寬敞的居住體驗,還能保障居住者的私密空間。但是, 從節目上看來, 這樣的設計容易令觀眾產生錯層多、動線複雜的錯覺。實際上,樓梯動線的設計是空間唯一的動線。 

 

3.

為什麼沒有安裝電梯?

在二選一的抉擇上,
我們選擇了空調。

 

在整個改造過程當中有許多二選一甚至是多選一的難題。之所以沒有安裝電梯,也是因為考慮到電梯和空調都是高耗能電器。整個老房子所在的街道,進戶電只有6平方米,如果加了電梯,室內的電力就不能給空調供電。如果硬加電梯的話,會有跳閘甚至火災的危險,這就導致了空調和電梯二選一的情況。因此,在空調和電梯的兩者權衡問題上,從安全性與可行性的角度慮後,我們選擇安裝空調。至於老人家上下樓的問題,我們空間改造的方式來緩解。

 

4.

四萬本書的藏書空間是否足夠?收納空間是否足夠?都在哪裡?

建造一座「家庭博物館」。

 

一到二樓,三到五樓,均設有跨層超大書櫃;一樓至三樓的樓梯兩側,三樓的多功能起居室都設有大量儲物空間。

 

改造前,黎老伯的足球收藏和工作空間都在陰暗的房屋頂樓,他的興趣愛好不被家人理解,像是一位「孤獨的守門員」。跨層書櫃,不但可以放置黎老伯海量收藏品,還可放置孫女喜歡的芭蕾舞鞋、外婆喜歡的書畫等。我們希望,通過這個設計,黎老伯和他的家人能夠在書櫃中放置各自喜歡的物品,相互理解并接納對方的愛好。

 

5.

為什麼選擇用中央空調,而非分體式空調?

用最小的空間,

做對的事情。

 

改造前,黎家這間老屋並沒有安裝空調。在夏季潮濕悶熱的廣州,只有風扇,沒有空調對於居住者來說是極其難熬的,尤其在空氣不流通的空間裡。業主曾購置一台分體式空調,但是因為房屋三面共牆,均不能掛空調室外機,而唯一能安裝空調室外機的地方——西面陽臺,又出現結構問題,不能承重。因此,該分體式空調並沒有安裝上。這次業主改造需求之一就是要解決空調問題。因為房屋面積大,如果安裝分體式空調,要7部以上的空調才能滿足房屋製冷面積的需求。但西面的陽臺最多只能放2台室外機,並不能滿足需求。因此,我們最終選擇安裝中央空調,減少室外機的數量。

 

6.

為什麼洗衣機的位置與晾曬的位置分開?

凡事不能盡美,
但我們都朝最好的方向去做。

 

先說說原來的居住情況。首先,除了入戶正立面外,建築另外三面(東、南、北)是與鄰居家緊鄰的建築共牆。全屋只有一面牆有適合晾曬的位置。原建築西面戶外陽臺飄出寬度只有750mm,但因結構問題,該陽臺已不能承載任何重量,所以業主只能把陽臺鎖起來,不作任何用途。再者,因為街道較窄,房屋緊密相連,太陽幾乎不能直射到一樓,晾衣效果差。最後,婆婆十分注重私隱與講究美觀性,不希望將衣服晾在一樓街外。因此,婆婆需要爬上陡峭樓梯到頂樓晾衣。

 

如果我們不希望婆婆爬上高樓晾衣的話,必須要把陽臺重新加固利用起來。但因建築要求,即使加固陽臺後,也不得超出750mm的原寬度。因此,我們在不超出原來陽臺飄出的寬度基礎上,延伸陽臺兩邊的位置,儘量擴充陽臺面積。根據上題所述,擴充後的陽臺位置只能用於放置兩台中央空調室外機。餘下的位置,不足以放置洗衣機,只能作為晾曬衣服的地方。於是,我們安裝電動晾衣架,幫助婆婆更便捷地晾曬衣服。

 

至於洗衣機,我們需要考慮其他位置放置。因為一層以上的洗手間空間都很小,只能滿足基本的洗漱需求。於是我們採取折中的方式,利用了一層樓梯下騰出的空間,放置洗衣機。需要一提的是,原來晾曬的位置在頂樓,而改造後晾曬的位置,實際上比原來的位置更矮。而樓梯的設計,盡可能放緩坡度,行走路線設計也盡可能讓老人家有平緩行走的流線來緩解力氣。

 

7.

五樓孫女的房間有很多窗戶,

如何做好防盜措施?

或許你不能想象,智能化有多牛逼。

 

在五樓孫女的房間中,對所有能夠打開的窗戶,我們都設置了紅外監控系統。它能夠分辨進入室內的是人或是其它動物。如果有人強行打開窗戶,監控系統會自動報警,並於第一時間發送短信通知主人,令其採取應對措施。

 

8.

五樓孫女的房間,淋浴房直接對著外面,

怎樣保障個人隱私?
有些角落的裝修細節略顯粗糙,

節目播出後是否會繼續完善?

一切未完待續。

 

我們是有提前考慮到保障隱私的需求的,因此有訂做窗簾。只是因為拍攝時間十分緊迫,節目在10月4日播出,要求9月30日完成拍攝。節目主要呈現設計的思考過程和改造效果,關於室內的一些裝修細節,設計團隊一直在跟進,並作後續服務。

 

 

9.

五樓孫女房衛生間的玻璃幕牆是全封閉嗎?
是否和整個屋子追求的通風矛盾?

「天井」這個靈感正來源于西關傳統大屋的設計。

 

我們在房子裡設計了雙天井形成雙煙囪效應的對流,其中一個天井就在女兒房洗手間左手邊,連通了整個一至五層,而天井牆身的原窗戶是特意保留作為通風使用的。

 


10.

為什麼老夫婦需要分床睡?

獨立,

但不孤獨。

 

在業主提供的願望清單裡,其中一項有提到婆婆有精神衰弱,平日生活中不能有雜聲打擾到她。而公公平時會有打呼嚕的習慣,再加上兩位老人的作息習慣也有不同,因而提出了分床的需求。我們所考慮的是,如何讓相守一輩子的兩老,在作息區域上有所區分,但又不讓他們相互分離。因此,在設計上採用了以下功能。房間設有雙層隔音牆和隔音門,打開的話可以組成一個大開間讓兩位老人同睡。睡覺時,婆婆睡裡面把門拉上,讓他們繼續睡在同一間房子裡,生活中照料彼此。 

 

在整個改造過程當中,我們必須在極其緊張的預算費用下進行設計改造。我們需要考慮的,不僅僅是如何通過設計讓舊屋換新顏,還要從情感出發,處理一個現代家庭的生活倫理關係,並對錯綜複雜的問題作出取捨。我們衷心希望,每位觀眾看到改造後的夢想之家,都能感受到設計為生活帶來的一絲善意微光。

 

因為有愛,所以有家的味道。 

 

這份誠意,

你給多少分?